跨国汽车巨头的电动化转型方案从激进回归现实

按多数跨国汽车公司原本的计划,今年将是电动汽车事业腾飞的一年。但现实情况正在迫使他们调整原本的新能源转型节奏,变得更加务实和符合市场规律。

奔驰在发布2023年财报时宣布,将无法在2025年前实现电动化车型销量占比总销量的50%。由于电动汽车需求低迷,这一目标至少推迟到2030年。

资本市场对奔驰的这一决定给出正向反馈,股价随之上涨5.9%。

这家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不是唯一一家对电动化转型战略回缩的汽车公司。福特和通用在此之前已警告电动汽车需求正面临突然放缓,并削减电动车型产量,调整销售目标以及减少投资亏损。

超豪华品牌阿斯顿·马丁也将2025年推迟首款纯电动汽车的时间推迟了一年。去年这家汽车厂商作出了五年内将投资约20亿英镑进行电动化转型的承诺,但进展不及预期。

电动汽车业曾经看起来相当迷人,资本市场给予了股价高涨的正向反馈,特斯拉的成功也让传统汽车厂商倍感威胁。这些老古板急切地投资了数千亿美元挤入这条赛道,但依然低估了贸然进入不熟悉领域的艰难程度。

丰田汽车公司董事长丰田章男可能正在当下享受“我早告诉过你”的时刻。他曾多次公开表示带汽油的混动方案是更佳选择,寻求碳中和的路径不止一种。最近这家公司CEO Ted Ogawa接受公开采访称,宁愿购买碳排放积分也比在电动汽车上“浪费”钱好。

根据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的数据,从2023至2027年,汽车公司已承诺在电动汽车领域投资总额达到6160亿美元。但这些巨额投资成本分散在规模相对较少的纯电动汽车上时,跨国巨头们意识到他们将无利可图。

惠誉评级北美企业评级高级董事斯蒂芬·布朗(Stephen Brown)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指出,盈利能力是衡量传统汽车制造商成功与否的标准。其利润率越高,他们在投资业务和奖励股东方面的财务灵活性就越大。

“尽管纯电动汽车的销量持续增长,但客户需求没有预期的强劲。在美国传统汽车制造商中,纯电动汽车的利润远低于燃油车,因此弱于预期的客户需求和盈利挑战共同导致了汽车公司调整纯电动汽车计划。”

这些汽车制造商制定的雄心勃勃转型计划与现实发生了冲突。有迹象表明,在满足早期少部分尝鲜的消费者群体后,大多数海外普通用户依然不信任电动汽车,对产品的高价格也望而却步。

根据美国数据咨询公司Cox Automotive数据,自去年1月份以来,北美电动汽车的库存天数猛增,在6月下旬时一度超过100天,而全行业库存水平接近53天。这也是为什么经销商相对更为谨慎,只有三成认同纯电动汽车的未来。

瑞银发布的一份研报指出,由于欧洲利率位于高位以及经济增长放缓,2024年欧洲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预期从此前25%下调至15%。报告称,“纯电汽车在欧洲的销售前景异常艰难。”

消费者对电动汽车安全性、续航里程、充电便利性、昂贵价格等因素的不满都成了制约电动汽车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布朗告诉界面新闻,美国消费者喜欢拥有可以长距离行驶的汽车,而为纯电动汽车充电所需的时间会为长途公路旅行增加大量时间。城市地区通勤消费者多数也无法在家充电,对生活可能造成不便。一些消费者还担心购买纯电动汽车的二手残值。

艾睿铂(AlixPartners) 大中华区汽车咨询业务合伙人章一超接受界面新闻采访补充称,由于欧美地区充电设施的不完善以及俄乌冲突后造成的欧洲电价猛涨,电动汽车用电成本低的优势也不复存在。

不同于在激烈竞争环境下迈入“电比油低”时代的中国市场,欧美地区的电动汽车售价相当高昂。汽车市场调查机构JATO Dynamics报告显示,燃油车车型中国比美国贵两倍,而在电动车领域,这一数字仅为9%。欧美地区电动汽车平均售价都在50万元以上,而在中国仅约为23.6万元。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2023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有很多人想买我们的车,但他们只是买不起。这一点非常简单明了。”特斯拉计划向大众市场推出的2.5万美元电动汽车还需要等到2025年。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向界面新闻指出,欧美跨国汽车公司要综合考虑电池回收、用电成本及供应链完备等多重问题,尤其欧美地区并未建立本国完备且有竞争力的三电供应链,这是电动汽车造价成本最昂贵的部分。

“过去汽车厂商可以通过与中国贸易往来解决供应链难题,但在地缘政治风险下,单纯依靠其他国家供应链体系不再是优先选项,自主供给,当地供货或许是各国考虑的长久之计。尽管这会使国际贸易利益缩水,并间接造成成本增加和通胀。”

复杂局势背景下,正处于电动化转型的汽车制造商需要建立新的供应链体系和工厂来生产电池,同时斥巨资生产新的纯电动汽车平台。持续高昂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投入,都对汽车厂商的利润率带来压力,电动汽车售价居高不下。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 Källenius)表示,推动传统燃油车与电动车成本、价格平行,还需要很多年时间,“因此,未来十年内公司仍将持续更新、换代旗下的传统燃油车矩阵。”

要注意的是,跨国汽车公司放缓电动化转型节奏并不意味着放弃。地方政府在立法层面仍在鼓励汽车制造商向纯电动汽车过渡,评级机构也关注汽车公司是否为向零排放汽车转型做好准备。

“短期看将纯电动汽车的销售与消费者需求相匹配的战略对传统汽车制造商的信用状况是积极的,这提高了它们的盈利能力和现金生成能力。”但布朗向界面新闻表示,考虑到全球立法的变化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从长远来看传统汽车制造商将需要专注于生产有利润的零排放汽车。

机动车鉴定  机动车评估 机动车鉴定机构 机动车评估机构 机动车鉴定公司 机动车评估公司 机动车鉴定评估机构 机动车鉴定评估公司 机动车鉴定评估有限公司

汽车鉴定  汽车评估  汽车鉴定机构  汽车评估机构  汽车鉴定公司  汽车评估公司  汽车鉴定评估机构  汽车鉴定评估公司  汽车鉴定评估有限公司

车辆鉴定  车辆评估  车辆鉴定机构  车辆评估机构  车辆鉴定公司  车辆评估公司  车辆鉴定评估机构  车辆鉴定评估公司  车辆鉴定评估有限公司

机动车价值鉴定 机动车价值评估 机动车损失鉴定 机动车损失评估 机动车贬值鉴定 机动车贬值评估 机动车事故鉴定 机动车事故评估 机动车泡水鉴定 机动车泡水评估 机动车火烧鉴定 机动车火烧评估 机动车维修质量鉴定 机动车维修质量评估 机动车痕迹鉴定 机动车痕迹评估 机动车交通事故鉴定 机动车交通事故评估 

 汽车价值鉴定 汽车价值评估 汽车损失鉴定 汽车损失评估 汽车贬值鉴定 汽车贬值评估 汽车事故鉴定 汽车事故评估 汽车泡水鉴定 汽车泡水评估 汽车火烧鉴定 汽车火烧评估 汽车维修质量鉴定 汽车维修质量评估 汽车痕迹鉴定 汽车痕迹评估 汽车交通事故鉴定 汽车交通事故评估 车辆价值鉴定

 车辆价值评估 车辆损失鉴定 车辆损失评估 车辆贬值鉴定 车辆贬值评估 车辆事故鉴定 车辆事故评估 车辆泡水鉴定 车辆泡水评估 车辆火烧鉴定 车辆火烧评估 车辆维修质量鉴定 车辆维修质量评估 车辆痕迹鉴定 车辆痕迹评估 车辆交通事故鉴定 车辆交通事故评估